疾病徵兆之認識與處理 - 2

 十一、腹痛之處理方式

原因
1、臥床休息,採抑臥或側臥並將下肢驅屈曲可減少腹壁緊張使疼痛減輕。 
2、禁食四~六小時,使腸胃道獲得休息。 
3、開始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如:稀飯、醬瓜等。 
4、熱敷可以減輕疼痛,但發燒時表示有發炎此時不宜熱敷。


處理方式

1、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 

2、日常應多吃青菜、水果,訓練自己每天定要通便。 

3、勿暴飲暴食,過多油膩及刺激性,如:酒、咖啡、辛辣等食物。 

4、發生急劇的腹痛、發燒、腹瀉等症狀,應保持安靜立即返院治療,不可延誤。

 十二、胸痛之處理方式

1、先鬆開患者身上過緊或合身的衣服,讓患者保持輕鬆坐姿。

2、患者若有呼吸困難情形時,讓患者背部靠在棉 被上;感覺寒冷時,可蓋上毛 毯或衣物來保溫。

3、如果一直激烈疼痛而喪失意識,要立刻做人工呼吸及心肺復甦術。

4、立刻呼叫救護車將患者送醫。

 十三、牙痛處理原則

1、先看痛的部位,牙齦是否紅腫發炎,或有齲齒?或補牙之銀粉脫落之故。
2、用溫水漱口,將塞在牙縫內的食物(最好用牙線)清除。
3、在痛的那邊臉頰用冷敷。
4、用棉花棒沾稀碘酒擦蛀牙的洞,可減輕疼痛。
5、吃比較軟的食物。

 十四、肌肉酸痛處理原則

1、因操作或運動過度使乳酸沉積在肌肉而引起的肌肉酸痛,需要多喝水並好好休息,做柔軟活動和充分的睡眠。

2、可以熱水浴、按摩,來促進血液循環。
3、肌肉有劇痛時,不要勉強活動,必須盡量休息,而且依照醫師的指示處理。

 十五、冷、熱敷基本原則

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可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降溫退熱,可減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癥和化膿擴散,可將體內的熱傳導發散,增加散熱降低體溫。
    冷敷適用於扁桃體摘除術後、鼻出血、早期局部軟組織損傷、高熱病人及中暑者、牙痛及腦外傷病人。
    冷敷可用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濕,擰成半乾,敷於局部,每隔1--3分鐘更換一次,持續15-20分鐘。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敷於局部,但要注意避免凍傷。
熱敷-促進炎癥的消退。在炎癥的早期,熱敷可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散;後期可使炎癥局限,有助於壞死組織的消除和組織修復。熱敷能使肌肉、肌腱和韌帶等組織鬆弛,解除因肌肉痙攣、強直而引起的疼痛。
    熱敷同冷效操作相似,既可以用小毛巾浸熱水,擰成半乾使用,也可用熱水袋灌裝熱水裹上毛巾敷於患處。要注意剛受閉合性外傷(即無傷口的外傷)時,不可開始就熱敷,那樣會因促進血管擴張,加重瘀紫腫脹;此時應冷敷控制出血,再用熱敷,以擴張血管,有感染時應避免熱敷。各種內臟出血、急腹症,不宜熱敷。

 十六、長期臥床合併症

1、肌肉萎縮。

2、關節僵硬及攣縮。

3、骨質疏鬆。

4、心臟負荷過重。

5、呼吸系統-分泌物滯留。

6、腸胃—便秘。

7、泌尿系統-感染。

8、壓瘡。


 十七、感染源

1、細菌、黴菌、病毒、原蟲及寄生蟲。

2、可來自病人、工作人員或訪客,尤其罹患感染性疾病者。

3、病人內源性菌叢(Endogenous Flora),如存於皮膚、呼吸道、腸胃道之微生物。

4、環境中受污染的無生命物品,包括醫療器材和藥物。 

易感宿主

1、具有潛在性疾病的病患,如糖尿病患、淋巴癌、白血病、顆粒性白血球減少症等。

2、接受特殊治療的病患,如抗生素、類固醇、放射線、免疫抑制劑或化學療法    等。
3、其他因素,如年幼及年老者、休克、昏迷或外科手術等病患均易受到感染。


傳染途徑
1、接觸傳染。
2、空氣傳染。
3、飛沫傳染。
4、媒介物傳染。
5、病媒傳染。


接觸傳染
為造成院內感染最重要,最常見的傳播方式,包括下列二種方式:
直接接觸傳染(Direct Contact):由已感染者之病原直接傳給易感宿主。
間接接觸傳染(Indirect Contact):由污染的器械、敷料將病原傳給易感宿主。

 

*常見接觸傳染---疥瘡
「疥瘡」是一種因皮膚感染到疥蟲所造成的皮膚病 ,會寄生在人體皮膚的角質層。
臨床症狀
好發部位在皮膚皺褶及柔軟處,如指縫、腕關節、肘關節屈側、腋下、肚臍周圍。
藥物治療
治療要持續,洗澡後全身,換床單,至少脖子以下都要塗抹,一周內即可痊癒。
隔離方式

1、照顧者需穿隔離衣及帶手套。

2、衣物、毛巾和被單,要以60度C以上熱水燙過),或用塑膠袋包起靜置兩週勿穿,待疥蟲自然死亡。

3、不可與他人混用床單、毛巾、內衣褲。
媒介物的傳染 
    經由污染的食物、水、藥物或血液傳染。如:沙門氏菌經由食物傳染、志賀桿菌經水傳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則常由污染的血液造成。 
1、病媒傳染 
藉由昆蟲攜帶病原而傳播疾病,如蚊子傳播瘧疾。 
2、空氣傳染
經由空氣中飛揚的飛沫顆粒、塵埃(飛揚距離超過一公尺以上)而吸入宿主肺中。 
3、飛沫傳染 
經由含病原的飛沫(飛揚距離一公尺內)傳給易感宿主。
控制方法
    感染要素若三缺一,則感染無法發生;所以,可利用各種醫療措施來中斷感染鏈的形成。 最簡單、直接有效中斷感染鏈的方法,就是利用隔離技術來阻斷傳染途徑。
    所謂隔離技術乃是只為防止疾病傳播所採取的措施。在臨床上有疑似具傳染性疾病時,不須等到診斷確立,應早日隔離病人,以其預防疾病的傳播。


 十八、正確洗手

消毒性洗手(hygenic handwashing)
※消毒性洗手 步驟:完成時間30秒以上,若使用刷子則在2分鐘以上。
1、除去手上手錶及飾物,並將衣袖捲至肘關節以上
2、保持手不低於手肘,用水潤濕手部,使用消毒劑約3-5cc抹在手腕及前臂上。
3、用力摩擦,搓洗雙手(必要時可使用軟刷子),注意大拇指、指 尖、指縫等處
4、以流動的水沖淨後以擦手紙擦乾。


正確洗手六大步驟
(每個動作約擦洗搓揉5次、另左手亦應重覆2.4.5.6步驟)
1、掌心對掌心搓揉。
2、右掌心搓揉左手背。
3、指縫間搓揉。
4、指背向著掌心搓揉。
5、右拇指作輪狀搓揉。
6、右手指尖對左掌心來回搓揉。


※消毒性洗手 時機:
1、接觸病人分泌物、排泄物、血液、體液或被污染之物品後。
2、執行侵入性醫療行為前後,如CVP、Swan-gan、 Peripheral line、 A- line、   Spinal tapping。
3、進入嬰兒室或加護病房前。
4、照護低抵抗力病人或新生兒前後。
5、接觸傷口前後。
6、照護具傳染性或有多重抗藥性細菌菌落移生(Colonization)之病人


 十九、無菌原則

*內科無菌技術,又稱清潔技術,是一種將致病微生物侷限在一特定區域,並預防或控制致病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傳播。
*外科無菌技術,是指保持滅菌物品或無菌區域於無菌態,通常用於侵入性的治療、外傷或外科手術。


 二十、老年人用藥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老人常因多種疾病而併服許多種藥物,容易降低服藥配合度、服錯藥品、重複用藥等問題,加上用藥品項繁多,因此藥物的交互作用更形複雜,為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家人可以協助家中老人的用藥。
    包括提醒老人每日服用藥物的時間及利用各種方式來幫助老人服用正確的藥品、用法、劑量。除此之外,對家中老人平時服用藥物的藥名、劑量也應詳加紀錄,以便萬一有任何不良事件發生時,可使醫師在短時間內做出適當的處置,以確保老人用藥的安全。
管灌藥物注意事項
1、灌食前後應該都要沖水各30毫升,避免餵食管阻塞。
2、藥物不要加在灌食營養配方內一起使用。
管灌病人控釋膠囊的投藥方法
控釋微粒膠囊:打開膠囊將裡面的小粒完整地漸進式倒入灌食管。給藥前後均要以30mL水沖洗灌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