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徵兆之認識與處理

 一、 疾病徵兆分類

*主觀資料:
個案的抱怨。例如:頭暈、頭痛、胸悶、心悸。
*客觀資料:
細心觀察,運用觸摸或應用不同檢查技巧發現身體的變化。

 二、疾病觀察及判斷要點

1、主訴資料:依據主訴進一步詢問
(1)時間長短。
(2)症狀的強弱。
(3)確實的部位。
(4)有無其他合併症。
(5)症狀發生的頻率。
2、身體觀察及檢查:運用檢查者的手、眼、耳及簡單設備
(1)意識是否清醒。
(2)患者是否過胖或消瘦。
(3)行動是否緩慢、敏捷或困難。
(4)觀察顏臉、鼻喉音、皮膚、睡眠。

 三、排便常見問題
*便祕-便祕的定義是三天以上沒有大便,或只能解出堅硬顆粒狀的糞便,及感到排便有困難(例如要很用力解便、想解大便時卻解不出);嚴重時甚至會形成糞石堵在直腸和肛門處。
便秘原因
1、大腸蠕動功能較慢。
2、疾病影響:如巴金森氏症與糖尿病。
3、藥物副作用:某些止痛藥、制酸劑。
4、情緒影響:例如憂鬱與焦慮等情緒也可能引起便祕。
5.廁所環境。
改善便祕的方法
1、多吃纖維質。
2、多喝水。
3、勤做運動。
4、調整藥物。
5、進行排便訓練。
6、腹部按摩:可在用餐後30分鐘做腹部按摩。
7、藥物。
*腹瀉-大便的硬度減少(含水量增加)即可稱之為腹瀉,一般還會伴隨有排便的頻率增加且總排出量會超過正常平均量(約200克/天)。
分類
急性腹瀉: 指發生時間少於2~3週者,造成的原因以感染性腸炎最常見。其他病因包括藥物,毒素等亦有可能是慢性腹瀉的早期。 
慢性腹瀉: 指腹瀉延續超過2~3週者,雖然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病因,慢性腹瀉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所以對於此類病患應進一步評估其病因。 
注意事項
1、觀察糞便顏色。
2、注意病人全身性狀況、脫水情形、有無發燒,或其他毒性表徵 。
治療及照護
    腹瀉病人通常不需要住院,但若是嚴重的急性腹瀉,則病人可能因水分和電解質的失衡而死亡,這時就需要住院接受治療。除了給病人補充水份、電解質、養份等支持性療法外,要針對基本病因加以治療(如若為感染症,就要加用抗微生物藥劑)。 

 

 四、噁心及嘔吐照護
原因:
1.新陳代謝:肝衰竭、高鈣或低鈉血症尿毒症等。
2.腦轉移:腦壓增高。
3.腸阻塞。
4.化學治療。
5.放射線治療。
6.便秘。
7.藥物引起:抗生素、止痛藥、嗎啡、維他命或礦物質。
8.情感壓力:焦慮。特別是用嗎啡止痛。
照護重點
1、避免嘔吐物逆流進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2、補充水分電解質。

 

 五、尿液收集方法
常規尿液檢驗: 1、先排掉前段尿液,收集三分之一杯左右中段尿於乾淨塑膠杯中。 2、將尿液檢體倒入尿液試管中至10mL之刻度(約八分滿)。 3、將收集完之尿液檢體儘速送至檢驗科窗口,並置之於試管架上。 4、檢體若無法馬上送至檢驗科請用 4℃冷藏;取得檢體後應於半小時之內送至
檢驗科以免檢驗結果產生誤差。
  

 六、認識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泌尿道內有細菌存在而引起的感染,可發生於膀胱、尿道、腎臟以及前列腺部位(前列腺雖不屬於泌尿道系統,但其會影響男性排尿功能)惟受感染者不一定會出現任何徵候與症狀。
尿路感染之症狀
1、早期會有頻尿、尿急、解尿困難。 
2、發燒、畏寒、排尿有灼燒不適感,有時腹部兩側腎臟部位會有疼痛。 
3、有些慢性發炎者並無上述典型症狀(如脊髓損傷患者)。僅出現尿濁、尿有異    味、痙攣變嚴重或冒汗、頭痛等症狀。
照顧措施
1、及早下床活動。 
2、儘量攝取大量水份,以淡化尿液,減少感染,使每天排尿量至少有 1.5 至 2  公升 (水份限制者例外)。 
3、所使用之便盆等容器要儘量保持乾淨。
4、若要放置尿管者,要注意每天之清潔消毒,男性病人尿管固定在下腹部,避         免廔管產生;女性病人固定在大腿內側。 
5、多食用使尿液酸化的食物(如維它命 C、健康醋、藍梅汁、葡萄柚汁、柑橘類)能減少感染之發生。 
6、間歇性導尿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對於有神經性膀胱病變患者,能達到平衡性      膀胱的目標。 
7、女性於生理期間應特別注意,保持會陰清潔及乾燥。 
8、排便後用衛生紙擦拭時,請由前往後擦拭,以免感染。 
9、洗澡以淋浴方式,可減少感染。 
10、感染期間應依醫生指示服用藥物,勿自行停藥,以免復發。

 

 七、輸入及輸出之紀錄
*輸入包括食物、點滴,所有進入體內的都要記錄時間和量。
*輸出的包括排便和尿、嘔吐物、傷口分泌物、各種引流管亦要記錄時間和量。 用具:磅秤、量杯。

 八、發燒可能原因
發燒的定義-體溫持續高於正常值時,即所謂發燒。
*成人正常體溫範圍:口溫〈耳溫〉36℃-37.4℃。
*溫度的測量:肛溫>口溫1℃,口溫>腋溫0.5℃。
發燒常見的原因
感染症、延遲性過敏症、藥物過敏、中樞神經障礙、燒傷、外傷、急性腫瘤、手術後。
發燒處理方式
1、多喝開水,每天至少2000cc,以預防脫水;除非有心臟病或腎臟疾病之禁忌。
2、穿著輕便的衣服,勿用厚毛毯或衣服包裹。
3、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如打開冷氣或電風扇、調節環境溫度:濕度為40%~60%,室溫為24~25℃。
4、冷敷: 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濕後放於前額,用冰枕於腦後或額前。
5、水拭浴或泡熱水澡可協助散熱。
6、病人有畏寒感覺時必需注意保暖。
7、持安靜,多休息。
8、飲食方面: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稀飯、果汁、清湯,少吃油膩食    物。
9、購成藥服用:發燒一定有其原因,須讓醫師詳細檢查,不可自行服用成藥。

 九、一般外傷處理原則
1、止血: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蓋於傷口上止血,並抬  高傷肢〈高於心臟位置〉。 2、先用冷開水或自來水清、生理食鹽水洗至完全乾淨。 3、以棉籤擦乾〈由內往外仔細擦拭〉。 4、再擦優碘〈由內往外擦〉。 5、傷處若再肢體無衣物摩擦處,可不用蓋紗布。 6、傷口大而深應送醫縫合。 7、傷口很髒或鐵鏽類所致外傷,應至醫院注射破傷風 抗毒素。

 十、疼痛
    急性疼痛對人體原則上是有益且有意義的,因為它往往是一個警告信號,具有維護生命的作用。將帶來一連串的自律神經症候,如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加大、肌肉緊張、失眠…,反而導致病情更加惡化,因此不必要的忍痛,卻可能忍出毛痛來,得不償失,值得重視。
護理措施
1、用手摸痛的地方的周圍,看看部位有否  紅腫發燙? 
2、注意觀察疼痛的位置,疼痛發生時間,及疼痛是否有越來越嚴重的情況。
3、未找出病因時勿給止痛藥。
4、有其他合併症,趁早送醫。